近日,有关教育部鼓励高校开设家政专业的消息热度不减,政策各省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开设
7月5日,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人谢俐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视家政服务人才的培养培训,将重点做好完善专业结构,扩大培养规模工作。
引导和鼓励院校加强人才培养
每个省份原则上至少有一所本科高校和若干所职业院校开设家政服务相关专业。
院校开设家政学专业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家政企业管理方法,和普通家政服务人员是有所区别的。在谈及中国家政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时,谢俐表示,教育部积极为家政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在专业设置方面,在中职、高职和普通本科的专业目录中设有家政服务与管理、家政学等数十个相关专业,开设相关专业点达到了3000多个。2019年增设了智能养老服务、幼儿保育等中职专业,新设高职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点72个,同比增长了132%。
二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62家单位围绕家政服务相关专业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141个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类、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发挥着示范辐射作用。
三是在改革人才评价模式方面,在职业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首批试点的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目前试点院校达到234家,覆盖在校生约4万人。
明年底前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培训家政从业人员20万人(次)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开展2019-2020年家政培训提升行动的通知。
通知表示,为加强家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家政服务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决定组织开展2019-2020年家政培训提升行动。
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底实现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家政服务实训能力全覆盖,培训数量超过500万人(次)。全国总工会推进实施“工会技能培训促就业行动”,2020年底前培训家政从业人员20万人(次)。
全国妇联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依托巾帼家政协会(联盟)、企业、基地,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培训,2020年底前培训家政从业人员30万人(次)。
其他中央部门、各级地方政府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多种方式,2020年底前培训家政从业人员150万人(次)。全国各类家政企业、职业技能实训基地2020年底前培训家政从业人员300万人(次)。
培训内容包括家政企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和家政服务人员培训。其中家政人员服务培训包括面向家政行业一线服务员工,建立岗前短期培训机制,面向有意愿提升技能等级的家政服务员,重点开展养老护理、母婴照料、病患照护、残疾人陪护等领域标准化岗位技能培训,适度拓展心理学、医学、营养学、沟通技巧等基础知识。
家政企业职业经理人和家政服务人员培训情况将纳入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